Let the world change you... and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.

Q:猫力么么哒,细细想来,是什么使你迈出“壮游”的第一步? 在“出走”之前有哪些忧虑?最后又是怎样克服掉的呢?真是很好奇~~

我在7岁—23岁的那些年,一直是个乖乖女。我老爸管我非常严格,到了初中还不准我一个人过马路,不准我放学后超过一个小时不回家,不准我考试低于80分,不准恋爱,不准穿短裙,假期的门禁永远是晚上八点半。我抗议过挣扎过,但是他坚信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和“考不上大学就是下三滥”,所以到了高中我还因为这些挨过不少打,只不过挨打的位置从小时候的屁股、额头转移到了手心。

13岁的时候,他对我说,只要你拿到大学毕业证,我就放手,你想干吗就干吗去!

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料,但就因为这个约定,我憋着这口气,考上了大学。我就读的华东师范大学虽说不是一等一的名牌,但也能让我爸安心不少。也恰恰是在大学,我心里开始滋长一些他管不着的东西,比如出门旅行。

我大学时念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,上课的时候没少看公路片:《摩托车日记》《逍遥骑士》等都是促使我决定出门旅行的催化剂。

我大二的时候,间隔年(Gap Year)这个词还没流行起来,不过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,题为《放大你的格局,人一辈子要有一次壮游》。文章里写道:有一种旅行,方法很贫穷,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。这种旅行,西方从16世纪末传承至今,中国却已失落数百年。那就是Grand Tour──壮游。与普通旅游的区别在于,它更能培养人们独自“闯荡”的能力。

壮游,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,包括三个特质:旅游时间长、行程挑战性高、与人文社会互动深。壮游不是流浪,它怀抱壮志,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。它与探险也不太一样,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,更深入民间,用自己的筋骨去体验世界之大。

文章里还提到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壮游例子。那天晚上,我心潮澎湃。我是一个20年来,日复一日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,看到的花草植物都是公园和盆栽,看到的动物要不是在餐桌上,要不就是路上的宠物——我多么渴望能出去走一走,看一看。但那时候的我知道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,因为我父母不会让我出门,我也没那么多钱。

可是,我没有放弃,我和自己说,我要赚钱,我要出去,我要去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壮游。 


评论 ( 16 )
热度 ( 188 )

© 貓力molly | Powered by LOFTER